Saturday, December 31, 2011

救恩出於猶太人(五)---猶太人會輕功

猶太人好像會輕功。

怎麼說呢?看武俠片裡的飛簷走壁,感覺好像地心引力在他們身上起不了作用。猶太人好像讓另一種『自然律』也失效了。這個『自然律』告訴我們,像猶太人這樣子,小小一撮人(二戰時被納粹殺了六百萬人,就佔了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從西元前羅馬帝國統治下就開始分散在各地,在哪裡都是少數民族,就算他們再團結,再抗拒,為了生活,也必須在某種程度上溶入當地文化。例如,不同地方居住的就發展出與當地語言溶合的語言,例如東歐的猶太人說Yiddfish, 就是溶合德語,俄語,希伯來文,亞蘭文等。甚至到了一個地步,各地的猶太人都不會說希伯來文了。這才有人出來倡導西伯來文,在十九世紀末才把西伯來文恢復過來成為通用的語言。這之前有一千六百年希伯來文一般民眾不說的,只用在禮儀上。飲食上更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南轅北轍。猶太人當然有自己的宗教教育,但也還是要上世俗的學校。總之,各地猶太人在語言,飲食,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很大,人口相對又少,怎麼不會被同化呢?世界上找不到這種事。

還不只如此,猶太人不僅人少,流落異鄉,而且還到處被嫌。沒有人不知道納粹的大屠殺,但很少人知道納粹的大屠殺不是一件獨立事件,而是猶太人兩千多年來不斷遭遇的迫害的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從基督教被羅馬帝國立為國教起,基於宗教原因的反猶太的情節開始猖獗起來,猶太人在基督教的羅馬帝國下雖沒有滅族的危險,但也是被逼迫的厲害,例如十字軍東征雖不是為了剿滅猶太人,但因為反猶太情節沿著萊茵河的猶太社區全部被屠殺。因此才有大規模的遷徙到波蘭,再到俄羅斯。之後東歐也無法倖免反猶太主義。

猶太人該被同化而不被同化的原因是什麼呢?當然有一些客觀的歷史的偶然因素。但就主觀因素來說,到底是屬於猶太民族的什麼東西,在寄居地強勢文化和經濟力量的包圍下,維持他們的認同呢?肯定不是聖殿的獻祭制度!聖殿在西元七十年就被毀了,從此就再也沒有祭司制度了。那是不是聖地耶路撒冷呢?從表面上看,是的。任何一個猶太人專家都會同意,聖城耶路撒冷從大衛王以後就是猶太人信仰和認同的中心,歷代的猶太人都為她的恢復祈禱。但猶太人被驅離耶路撒冷有一千九百年之久,直到十九世紀末開始,在Theodor Herzl所發起的錫安主義,訴求猶太人建國的鼓勵下,猶太人才開始回到耶路撒冷定居。再者,錫安主義本身的動機,是世俗性高過宗教性,其實主要的動力還是對各地的反猶太政策忍無可忍,不願再做亡國奴了。Theodor Henzl本人就不信猶太教。所以,耶路撒冷的凝聚力恐怕是像徵作用大於實際的作用。那到底是什麼因素呢?

舉一個飲食的例子。雖然猶太人的飲食因地制宜,各地大不相同,但有一個東西是一樣的,就是很多食材很講究的,要經過特定的處理方式,才能符合規定。這規定的來源除了舊約的利未記,申命記外,也有猶太傳統典籍Mishnah 和Talmud等等都有記載。走進美國的超市,有標示為“Kosher“的架子,就擺著這些經由Kosher認證的食材。我自己看利未記裡面的飲食規定,第一個反應是,幸虧我不是猶太人,太囉嗦了!可人家還真的照做,不怕麻煩。這種在日常生活上對律法的堅持,才是讓猶太人維持他們的認同的主因。

我的主旨是要闡明救恩出於猶太人,認為猶太人是救恩的載體。首先這載體不能消失掉,前面以有討論,似乎比較能解釋的是因為他們對律法的堅持。這對律法的堅持又從哪裡來的呢?這我就說不準了,只能說是神的作為。

此外,猶太人是救恩的載體,但他們本身也是問題。例如,對律法的堅持不見得都是好事,或都是正確的。再談飲食的例子。出埃及記第23章第9節規定,不可以用羊奶煮羊羔。猶太人還真的照做。他們煮肉不能用乳製品,如奶油,乳酪等等。其實,不可用羊奶煮羊羔這樣的規定真的是為了保健?神真的希望他們照章遵守?恐怕未必吧!更可能的是一象徵的手法,表現一種人道。你想想,羊奶是用來滋養幼小的生命的,這是造物者的本意。把它拿來烹煮羊肉,就好像把一個滋養生命的東西用在殘害生命上。了解這個道理恐怕比遵守這個規定更重要吧!

因此,猶太人是救恩的載體,但連同好東西也夾帶了許多不怎麼好的東西好攜帶成就我們救恩的好東西。下一篇再來談好東西。

Friday, December 30, 2011

救恩出於猶太人(四)---解決方案的載體,也是問題本身

上一篇提到猶太人的創造和洪水的故事都有出於外族的雷同的版本,但並不因為這雷同,猶太人的獨特性有稍減,反而更凸顯神道成肉身的法則,和祂對人類啟示的方式的奧妙。
接下來要登場的,當然就是以色列人的始祖了。其實嚴格來講,亞伯拉罕並不能算是以色列獨享的的祖先,因為從亞伯拉罕生的不見得是以色列人,也有可能是以實馬利,米甸人的祖先。這是站在生物學遺傳的角度,我們還沒談到羅馬書第九章第七節的『肉身生的,應許生的』之分。說真的,保羅很有可能要多慮了。因為也許根本就沒有亞伯拉罕肉身的子孫這回事,而很有可能亞伯拉罕這個人,或即便真有其人,有關他的故事都是虛構的。我這裡說可能,並不把話說死,因為沒有正面的證據也不表示一定不存在,只是機會相對不大。有一個學者Joseph Blenkinsopp認為創世紀中有關亞伯拉罕的故事,並不是來自於口傳傳統,而是硬邦邦的文學創作,發生在西元前五、六世紀之間,也就是聖殿被毀,猶大國的精英被擄到巴比倫的時間。這個說法算是最極端的。如果這是真的,因為亞伯拉罕在摩西五經、列王記、歷代誌、詩篇、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以及一些其他先知書中都提到,那這些文獻的寫作年代是不是就得在它之後呢?如果雅各也算是亞伯拉罕故事的一部分,那提到雅各的書就更多了,整本舊約聖經恐怕只有寥寥幾個例外,如士師記、傳道書、雅歌、路德記、約伯記之外,其它都有提到雅各,多半是以雅各代表以色列。如果提到雅各的書的寫作年代都在被擄時期,是不是整個舊約聖經的主要部分都是這麼晚寫成的呢?好在並不一定是這樣的,因為一般相信舊約聖經是由不同的來源編撰而成,一部書內容的來源可能有很多個。有關摩西五經的文獻假說(documentary hypothesis),就主張摩西五經是由四種來源編撰成的,這些來源有先有後,分佈在西元950到500年之間。因此要說亞伯拉罕的故事是西元五百多年前的創作,即便許多卷書都提到他,也不代表這些書沒有更早的內容,來自於別的來源。

主張亞伯拉罕故事傳統發仞於較早的時期,例如西元前一千到兩千年時,的學者的依據大多是間接的證據,例如,遊牧生活形態的敘述,或社會風俗的敘述等等與其它歷史或考古資料吻合等等。沒有太多學者相信這些證據足夠。因此,到底亞伯拉罕故事是真有其事?還是比較早就出現的故事傳統,還是很晚才創作出來的故事?沒有人能拍板定案。
那我到底要相信什麼呢?如果是『最差』的情況,亞伯拉罕的故事是較晚,也就是被擄時期的創作,我的信仰是不是就崩潰了呢?

不會的。

如果亞伯拉罕的傳統是較晚的創作,猶太人為什麼要創作出這麼一個故事呢?如果是人創作的故事,那神的啟示在哪裡呢?也許故事本身就提供了解答。神創造天地,再造男造女,祂的心意是讓人類『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因此人類是造著神的形像造的。但人好像擔不起這個任務,並不按神的形像該有的樣式活。亞當夏娃吃了禁果後人類就一直存在著這個問題。洪水像是一次優生學實驗,但之後人還是一樣。神已經和諾亞立約了:『凡有血有肉的,不再被洪水滅絕,也不再有洪水毀壞地了』,無奈人類繼續越來越不像樣,洪水的故事證明了只留好苗子(諾亞)來栽培也沒有用,因為好像人類就有一個變壞的基因在那裡。在證明優生學行不通的背景下,神的永恆救恩計劃就登場了。這回用的是教化的方法,讓人類本身改變,第一棒就是亞伯拉罕,而這個救恩計劃就一直沒有變過,雖然像連續劇一樣有好多集,但主題都沒有變,一直都在重覆這樣的循環:揀選,應許,盟約,敗壞,拯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集?關鍵在揀選上。被揀選的總是會忘掉自己被檢選的目的。神揀選亞伯拉罕,其實是揀選亞伯拉罕的子孫,是為了讓列國看到他們的繁榮,因而歸向神,最終的目標是讓地上萬國都必因他得福。所有的特權,目的都只有一個,讓世人看到神在自己身上的榮耀,因而悔改。偏偏人類天生是壟斷恩典的高手,一但認定自己是被揀選的,就跩起來,忘掉了最終的目的,反而開始發展一種敬拜神的方式,自以為通過這種敬拜方式,就一來可以鞏固這個揀選的特權,進而可以或得神所應許的一切好處。這種忘了最終目的地敬拜,就是真正的拜偶像,比所謂的異教的拜別神更難對付。如果我們基督徒也自詡是神所揀選的所謂的新以色列人,是不是也落入這樣的光景呢?好像人類就需要一次一次地犯同樣的錯,最後才會體會這個道理,神的救恩計劃才會是這麼多集的連續劇。我不認為這一次次的失敗代表神的計劃失敗,有更改計劃,而是就是需要這麼多次不同時空下不同的故事,才能讓人弄清楚。如果這些故事不是歷史事實,而是神用來啟示人類的大敘述(grand narrative),反而這一點比較能夠理解。

猶太人不是唯一宣稱是亞伯拉罕子孫的。回教徒,基督徒都宣稱自己是亞伯拉罕子孫。不過有一個分別,亞伯拉罕的故事是出自猶太民族的。也正是因為這嫡系的特殊身份,猶太人的揀選意識特強,而他們也因此受神的懲罰,在歷史上吃盡苦頭。他們是神揀選的解決方案攜帶者,本身卻成為問題。而他們本身成為問題的本身,又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這怎麼說呢?一是表面上的,也就是他們的失敗讓後繼者得到教訓,而這些教訓都寫在經文上。另外還有一層是隱而未現的。如果真如歷史學家所推測,亞伯拉罕的故事是晚期的作品,就不難體會這些故事為什麼這麼深刻反映出猶太人的過犯和苦難。例如,為什麼神要揀選一個住在大老遠的亞伯拉罕,讓他離鄉背景去成為大國?為什麼不在迦南找個人就算了?如果作者是被擄在巴比倫的人,或是經歷了整個民族在巴比倫的魔掌下為奴的人,亞伯拉罕從巴比倫帝國境內出走就有格外的意義。此外,故事中處理夏甲和以實瑪利就很動人。神已明說,只有撒拉生的以薩的子孫才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神也讓亞伯拉罕遺棄他們母子。但神並沒有虧待他們,應允必使他的後裔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他,使他昌盛,極其繁多』。另外,以薩蒙神祝福收成得百被引來非利士人的嫉妒,就堵了他們的井,再挖,又被趕走,事後非利士人又跑來講和,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看到耶和華與以薩同在。這裡也可以看出來猶太人不認為神只是猶太人的神而已。亞伯拉罕自己不粘鍋,幫所多瑪打勝仗了一根線,一條鞋帶都不拿,顯明他的自潔。但這自潔遠超過自義的境界,因為他也同時有憐憫心,為所多瑪向神說情。這種情操,不是一些有識之士在經歷猶太人反覆犯錯遭難之後有深刻的體認才寫得出來的嗎?猶太民族到底是怎麼『編』出這麼深刻的故事,對人性的本質,人類普遍的問題和困境,以及唯一的出路有如此的體悟,對全人類,甚至全宇宙的拯救的關顧,是絕無僅有的。世界上的一神教已經是寥寥可數了,這些故事中反覆表達的一種把不對神專一看成是罪的根源這樣一種獨特的一神教,更是獨一無二的。

猶太人為什麼要寫這些故事?在流亡的狀態下,可能作者是為了凝聚民族的認同,未必意識到他們的著作成了神的啟示的載體。但即便如此,即便我們不十分清楚猶太人到底是什麼時候,如何發展出這種一神教的觀念來的,神的啟示也巧妙地溶進這些故事中。至於這些故事是不是歷史事實,都不減損它的神性。

Sunday, December 11, 2011

救恩出於猶太人(三)--- 創造和洪水的故事

考古學家早在十九世紀末就在尼尼微(現今伊拉克境內,亞述人的首都舊址)Ashurbanipal王的藏書處發現的幾千塊泥板,而這些泥板上的文字,是一種叫做Akkadian的楔形文字,通行於近東兩大古國,亞述和巴比倫,橫跨西元前三千年到幾百年之間。

這些石板上的內容,主要是法律,經濟,歷史文件,而其中也有一些與宗教有關的記述,和舊約聖經中的記述有許多有趣的雷同之處。現在簡單介紹有關創造和洪水的敘述。

有關創造的敘述,學術界管它叫Enuma Elish,又俗稱巴比倫的創世紀,記載在七塊泥板上,泥板的年代大約是在西元前七世紀。這個版本的創造敘述,有一些和舊約創世紀雷同之處。例如,它也是一天一天地描述創造的過程,連順序都相似。在創照開始之前的狀態類似,把水分開成上下兩部分也類似,而光也是在創造太陽,月亮,星星之前就已經存在。

二者之間也有許多相異之處。所以,並不能下結論說哪一個是抄哪一個。有一個最顯著的不同,就是創造的原因。巴比倫版的創世紀描寫創造過程是兩個神在打架,結果Marduk把他的曾祖母Tiamat殺了,而所創造的天地是由Tiamat的屍體變成的。Marduk在巴比倫的神殿裡是供在首位,雖然Tiamat和她丈夫Apsu是所有神的祖先,可能和這個創造的記載有關。

近東有關大洪水的記載有不只一種版本。其中一個版本是在Atrahasis的故事中。Atrahasis扮演有點像諾亞的角色,得知有一個叫做Enlil的蘇美人的神因為人類太吵而要以大洪水毀滅他們,就造了一艘大船來救人類免於滅絕的命運。另一個版本是在另一個蘇美人Gilgamesh的故事中。Gilgamesh本人不是主角,而是把Utnapishtim的故事記下來,也是造了一艘船,把各種生物裝進去,洪水完了也是停在一座山上,放一只鴿子,找不到路地又回來了;再放燕子,有回來了;最後放了一只烏鴉,沒回來。

連細節都雷同。這似乎又比創造的敘述更讓基督徒困擾。Atrahasis故事的最早版本年代是西元前十七世紀,而Gilgamesh的故事最早的版本也是西元前一千年以前。二者都比聖經創世紀和巴比倫版的創世紀要早許多。

聖經的故事與古文明的故事有這麼多相似之處,到底意味著什麼?首先,聖經如果是神的話,這神的話怎麼許多地方和不是神的話的神話雷同呢?再來就是聖經記載的歷史真實性,要如何自圓其說呢?這就逼我們面對一個嚴肅的問題:神的啟示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神的話的獨特性,和聖經記載的歷史真實性上。這個問題現在比較嚴峻是因為考古事實越來越咄咄逼人,但其實就算沒有這些考古事實的催逼,這也是一個值得認真面對的問題。

上一篇提到猶太人的獨特性和這個問題有關。在創造的傳說上,猶太人的版本相對於其他的版本有什麼獨特性呢?其實這獨特性很明顯。就連這最雷同的巴比倫創世紀,雖然貌似,但缺少了一點東西,就是在解釋宇宙起源上能夠自圓其說。猶太人的創世紀中,神說有什麼,就有什麼,這就解釋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而神是超越在這有和無的辯證之外的。仔細看看包括巴比倫創世紀的所有民族有關傳造的傳說,或許是很美或很值得玩味的故事,卻在思想上都很原始。像巴比倫這個版本,天地是從神死去的身體變來的。中國的盤古的故事也是這樣。這並不能解釋盤古或眾神之母Tiamat是哪裡來的。我還沒見過那一個傳說像聖經創世紀這樣在宇宙論上這麼縝密,就算以現在的標準也不能否定這一點。

除了宇宙論的縝密上,聖經的創世紀是獨一無二,在創造故事的內涵上,更是無出其右。聖經的創造故事,不像別的版本,是先民面對大自然無法理解的現象企圖解釋的故事,而是一個富有內涵的故事。從創造的敘述中看得到神創造的心意,是以人為中心為他造一個舞台,自己也在這個舞台內與人和萬物同住,一切都那麼和諧。而這人,是按著他的形像造的,因此被賦予治理萬物的責任。人的本質,人存在的意義,人和大自然的關係,神的屬性,神和人的關係都包含在這短短的創造敘述裡。

這還只是談到創世紀第一章,而猶太民族還沒有登場。下一篇會看到神的創造如何聯繫上神和猶太人的盟約,那就更神奇了。

這麼獨一無二的創造敘述,如果是人編出來的,這編的人必須要有蘇格拉底或孔子的思想高度。那這個人就不能在西元前四五百年之前。會不會真的在這個時候寫的啊?不是沒有可能。有一派的學者真的認為創世紀的敘述是在以斯拉時代編寫舊約聖經時的作品。其實即便如此,還是不能抹殺這個創造敘述的來自神的啟示性。何況這種神是創造者的觀念普遍散見於詩篇,先知書等舊約的文獻裡。除非你要說所有的舊約內容都是在西元前四五百年或之後才寫的,否則這個獨特的創造觀念應該早就在猶太人的腦子裡。而學者普遍相信至少有一部份的舊約內容是早在西元前一千年寫成的。如果考慮到沒有形成文字之前的口傳的時間,似乎更有足夠的理由支持我們相信猶太人在不該這麼『早熟』的年代就有這麼獨步各民族的敘述。你說神不神?真可以說是,神話(Myth)其實是人的話,一點也不神,而聖經的創世紀與神話有別,這才叫神。

至於雷同的部分呢?這就是神的啟示『道成肉身』的特性。寫創世紀的猶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的腦中不可能沒有當時流行的神話或傳說敘述。因此神借用這些材料巧妙加工後成為看似雷同,實則完全不同的啟示經典。神藉著人在肉身限制內的創作,又用在肉身限制內的人所能夠暸解的方式向他們啟示,不就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豐豐滿滿有真理,有恩典』嗎?況且,這既雷同又大大不同的啟示,豈不說明它更神了嗎?

Saturday, December 3, 2011

救恩出於猶太人(二)---猶太人的夏朝

中國的夏朝,大概是在西元前21至16世紀之間,有17位君主,開國君主是禹,滅亡君主是桀。我們還知道很多有關夏朝的故事,如少康中興,鯀禹治水,也知道她的疆域,所面臨的外族,政治體制,軍事制度,人口,社會結構,工業,商業,交通建設等等。

可是有一個問題,我們所知道的這麼多,都是出自成書相對晚得多的文獻,卻沒有考古的直接證據,證明夏朝的存在。雖然在河南山西之間的二里頭文化遺址落在文獻中夏朝的年代,地點也吻合,卻未曾出土如殷墟甲骨卜辭這樣的文字記載,即便有許多精良的銅器出土,卻仍然無法證實夏朝的存在。

但你能說夏朝不存在嗎?三皇五帝,包括我們公認的祖先炎帝和黃帝,恐怕很難相信確有其人,因為文獻記載的神話傳說味道太濃;但夏朝的記載就具體得多。具體到你想編造都不太容易,也沒有合理的動機。

猶太人的歷史,從亞伯拉罕一直到以色列王國成立之前這段時間,也就是摩西五書和士師記所記載的歷史,甚至包括撒母耳記中大衛,所羅門的歷史,都如同中國的夏朝一樣,有文獻詳細的記載,卻沒有直接的考古證據。到底亞伯拉罕,以薩,雅各,摩西,約書亞,路德,大衛,所羅門等等重要的人物是不是確有其人?以史學的標準看,無法確定。史學家之間有許多爭議,在認定信史的程度上大體上有所謂的最大派(Maximalist)和最小派(Minimalist)之別。最小派認為連大衛,所羅們都是虛構的;而最大派傾向於相信大衛和所羅門確有其人,卻無法肯定他們的王國的規模和國君的地位,因為考古證據顯示那時後巴勒斯坦人口稀少,可能只有稀落到村落,總人口不過幾萬人。考古證據顯示近東的各文明在同一個時期,也就是大衛,所羅門稍前的時代,有一百年(約1250~1150 BCE)的所謂的銅器時代大崩盤(Bronze Age Collapse),文明嚴重倒退,城市被暴力毀滅。這就更讓大衛和所羅門王朝的繁榮情景更加不可能。

至於更早的人物,就連最樂觀的史學家都不能不根據證據承認他們的真實存在恐怕機會不大。這包括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甚至摩西,約書亞等等。

人物不存在,那故事呢?出埃及?西奈山十戒?所羅門建的聖殿?約櫃?約書亞進迦南?這些在史學的標準下,真實性並不高。

至於以色列人發源的故事,亞伯拉罕蒙召從兩河流域(現伊拉克境內)遷徙到這應許之地,這件事的真實性也很薄弱。考古學家在迦南地區找不到能夠區分出以色列人和迦南人的線索,考古證據中最早提到以色列這個名字是在埃及的一個石碑上(約900BC),簡短的提到以色列和迦南,而以色列是當時被打敗的一部落之一,再來就要等到摩押王米沙的石碑(840BC)。現在最合理的推測是以色列人就是起源於迦南,靠著嚴禁與外族通婚的方式逐漸從別的迦南人中區分出來。

史學家還發現,大約從猶大的約西亞(Josiah)王開始,聖經的記載就得到比較多的考古支持,而在此之前就差很多,並且越遠的越不可靠。

有些基督徒可能會報著一種陰謀論,認為這些學者都是想盡辦法要否定聖經的歷史性,好摧毀基督教。其實並不是這樣。學術界有各種不同背景的人,而且學術界有它的紀律,這種事情或許有,卻不可能是普遍性的。何況,以色列境內的聖經遺址多半是在以色列的控制下,參與的團隊應該是希望找到支持舊約聖經的證據的。在這樣強烈的動機下,成果並不理想。當史學家一至認為某一件事不是事實時,並不光是沒有直接的證據支持,還要有反面的證據來說明這件事沒有條件是真的。例如前面所說的夏朝,並不因為沒有直接的證據,史學家就蓋棺論定它不存在,反而因為各種外證與夏朝的文獻記載基本吻合,史學家傾向於相信有夏朝這個朝代。反觀前面講的聖經裡猶太人這一大段歷史,地位就遠不如夏朝了。因為不但沒有直接證據,更有許多證據與聖經的記載抵觸,讓真實性大為降低,因此史學家多半傾向於不相信這段歷史的真實性。

做為一個基督徒,我要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必須要有心理準備,接受聖經所記載的事,即便不是全部都是虛構的,卻至少有一些地方不是事實。意思就是,絕對的聖經無誤的立場站不住腳。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有必要反省,神的啟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甚至,我們的信仰的依據到底是什麼?

如果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幾個大敘述(Grand Narrative)都是虛構的,這些大敘述中神和以色列人的互動都沒有這回事的話,神的啟示,神的約和應許不就都落空了嗎?當然,我們還是可以選擇相信這些大敘述是事實。即便考古證據不是這麼樂觀,還是有空間這樣相信,以神的無所不能,我們是可以閉著眼睛否定一切客觀證據。但更值得想一想的是,即便這些大敘述都不是事實,神的啟示就一定落空嗎?神的啟示就不存在了嗎?我們的信仰根基就瓦解了嗎?我們的信仰的地圖不就靠著這幾個大敘述做為經緯線嗎?例如,耶穌是逾越節羔羊,如果做為逾越節的歷史背景的出埃及記都是虛構的,那耶穌這羔羊不是進退失據了嗎?

可能完全相反哦!神的啟示不但沒有落空,反而更有力量。這有和猶太人的獨特性有關。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