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3, 2017

時間的騙局

為什麼年歲愈增,就感覺時間過去得愈快?
恐怕要從時間的本質是什麼來想。
鐘表和日曆為時間畫上刻度,本來只是不得不然的工具,卻反客為主了,主宰人的自由,更扭曲了人的認知。
事件的先後次序,才是時間的本質。代表長短的刻度,另外加的。
而刻度就像一層層空的書架,等著我們去填上東西。空空的書架,好像又代表了人生也空空的。
於是我們很怕沒有東西擺上去。能擺上去的東西似乎得夠得上稱作“事件”。沒有事件,英文叫uneventful,會無端帶來莫名的焦慮。
何況,事件要成為過去才能打包,我們是在遺跡中找到自己在事件之中的證據。
那現在呢?現在我存在嗎?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假命題,因為每一個現在,一旦進入我的意識中就已經不是現在。
所以現在是想不得的。想得越用力,愈不在現在裡。
那何謂活在當下?不知道。你說呢?
如果我在極度痛苦之中,對付痛苦的絕招就是,就在我意識到痛苦的時候,那一刻已經不存在。而真正存在的,到底有沒有痛苦?
如果痛苦是這樣,那快樂呢?不也一樣?快樂真正存在嗎?
存在的只是記憶。
一個人的壽命有兩種:
1.只存在於記憶中的壽命,就是會刻在我的墓碑上的享年XXX
2.真正存在的現在,這個可沒有刻度可以計算長短。
我可以肯定我的2不是很多,但連這句話也是臆測。
這就好像最後審判的權柄不在我手上,而在神手上一樣。
但我至少可以明白,1是一個騙局。

迎接共產制度

共享經濟發展到極致,就是計劃經濟。想像一下,如果uber, airbnb等等公司的業務由政府辦,國營的 Amazon或阿里巴巴再進一步透過工業4.0實現從原物料到最終產品到府的即時供應鏈資訊,這就是計劃經濟,這時市場的地位會不見了,資源和人才卻得到更全面的發揮。
消極面看,自動化所產生的大量失業,會完全推翻資本主義對工作和價值的假設。公部門被迫介入經濟活動來解決大多數人沒有工作情況下的分配問題。加上前面的技術面可行性,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自動消亡。
私有財產制變成沒有必要。都共享了,不乾脆共產?私有財產制的存在價值是刺激工作的意願,但當重複無聊的工作被機器取代,剩下的工作本質上就直接訴求人性的自我實現動機。工作本身變成無償的特權(因為只有少數人能得到)。
因此,未來會不流血的進入共產主義。而且是不久的將來。
我話擺在這裡,三十年後回頭看看說對了沒。

Saturday, March 11, 2017

經典的消費者和弘揚者

最近在讀老子。怪怪,真亂!不是老子亂,而是解釋老子的亂。老子據說是世界上被翻譯的版本僅次於聖經的著作。西方思想家未必能完全懂,語言的關係,但可以清楚的看的出來老子的思想體系是建立在堅實的形而上學的基礎上。也因此它能夠站在人類思想所能達到的最高點,來理解世事人生。

但就像聖經一樣,存在著數量遠大於弘揚者的消費者。消費者的特色有兩個:

1、只講枝葉,不談根和樹幹。多半因為他自己也沒搞懂,甚至不覺得需要懂。
2、心靈雞湯式的夢囈,操弄已經浮濫的流行心靈語彙,例如,活在當下、敬畏、慈悲、放空等等。

沒有對時間這個概念深入的認識,談什麼當下?

沒有對究竟真實的形而上思辨,談什麼敬畏?

沒有對天地萬物的關系全面的反省,談什麼慈悲?

沒有對自由這個概念的洞察,談什麼放空?

沒有根基的心靈口水,喝多了只會暫時麻木,然後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