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1, 2014

盼望,就是“應當如此之事”

基督教所謂的盼望,其實有特定的意思,但往往被世俗的概念掩蓋了,反而基督教的信仰,變成一種廉價的信心喊話。生重病的盼望治愈,經濟困難的盼望否極泰來,小孩不成器盼望有奇蹟出現或遇上貴人...等等。很多的見證又圍繞著在這個辯證循環上。


這樣對盼望的理解,阻擋人進入信仰的核心。


基督教的盼望是什麼呢?它的源頭是末世論(Eschatology)。末世論又是什麼呢?是不是有關未來的事的語言?並不完全。我曾寫了一篇名叫”棄船還是修船?---末世論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的文章,試圖區分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世態度,與對末世的看法息息相關。但這必竟還是從預測未來的角度來看末世論。
除了預測未來的角度,末世論還有另一層意義,是超越時間的。在這一層意義上,末世論與其說是“末世”,不如說是“終極”,也就是說,不是在說以後最終會如何如何,而是在說存在的終極本質是如何如何,關乎當下,無關乎未來。從這個角度出發,一切時間性的概念都要消解。例如,因果關係(祈禱-->實現;預言-->應驗;付出-->回報)所架構的信仰系統完全崩解。那信仰的根基是什麼呢?是對“人應當如此”的看見。而盼望,則就是這樣子的看見。
希伯來書有一段以一般對盼望的概念就很難理解:
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 (11:1)
這咋看之下好像在說信德就是相信所希望的事情會發生,這是在時間之下的認知。但你看看接下來的十節”因著信德“開頭的經文,則都在說信德是一個價值的選擇,並非”相信所希望的事會發生“。因此,回頭來審視第一節”所希望之事“是什麼事呢?當然就是這個價值選擇。
台灣正在鬧核四停建,說實在的,台灣彈丸之地,又距臨國那麼近,就算自己非核,要是鄰國有核災,照樣遭池魚之殃。反過來台灣要是非核,因而經濟受到衝擊,這非核的好處,也惠及臨國,甚至敵國。如果台灣選擇非核,是一種價值選擇,做該做的事,而不是在計算利弊得失,這就比較接近基督教的信德和盼望。這種價值選擇看起來很愚昧,好像也不一定有果效,這也就是信德的真諦。同樣的價值選擇,或許就讓台灣真正不一樣。
很多人擁護資本主義,認為不公平的事情一定存在,窮人活得卑微甚至悲慘是社會的宿命,無法改變,個人能做的只是把工作做好,就算對得起社會。我們的教宗不這麼看,而說”不平等是社會病態的根源”,“只要不徹底鏟除造成不平等的結構性原因,世界的問題沒有真正被解決。”這背後也是一個價值的選擇。教宗不相信人該這樣活著,更不能忍受世界上有人這麼樣子活著,因為那不是天主的心意。至於他這樣鼓吹有沒有“效果”?社會主義者的努力有沒有“效果”?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能不能忍受有人這樣活著

人終將一死,禍福榮辱,脫離了時間軸還剩下什麼?或許,宗教的解答比較“實際”。這“實際”,也許就是盼望--應當如此之事。


-------------------------------------------------------------------------------------------

《希望》


向來有一處沒有去過的地方,是我永恆的家鄉
你翩然而來,是為了讓我認識它。
在自己的地方,乏人接待。
遭凌辱上十架,無怨無悔。
痕和血水,化為最深的憂傷----
竟是醇郁狂喜的佳釀,來自我榮美的原鄉。
我從此不再視而不見,身旁不乏待我尋見的寶藏----
愛與原諒,產自我要去的地方。
即使路途迷茫,也不心生懼怕,弟兄的見證,照亮回家的方向。 

你空空的墓穴,粉碎了累代迭出的謊言; 

復活的肉身,架空死的權勢,天地萬物都要轉化。
我心歡暢,因有確據,也要如你一樣。

遂走活人之路,神采飛揚,一刻也不願白花。

只緣號角響起,披上榮耀的身驅,

迎接你,天使與眾聖徒,在亙古久違的家鄉。

Monday, May 5, 2014

靠福利真的那麼滋潤嗎?無家可歸都是自願嗎?生孩子是為了拿福利嗎?

我常常聽到有人說,窮人不值得同情,其實他們靠福利過得比認真工作的我們不差。也有許多人說,生那麼多小孩就為了拿福利


我也常常聽人說,無家可歸者都是自己選擇如此,因為明明有收容所(Shelter),也有住屋補助。


事實是,美國當前的社會福利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完備,靠福利過日子也沒那麼舒服。詳細說明如下。


現在的福利大致有以下諸項(對象或用途太特殊的略過):


1.營養補貼(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 俗稱food stamps):這是一種所謂entitlement的福利,也就是符合資格就一定拿得到。美國目前有大約四千萬人在領,一人最多美月133美元。


2.傷殘,老人津貼( 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這也是一種entitlement的福利,但有能力工作的人領不到,除非詐領。金額是每月$600。


3.現金補貼(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這是一種暫時性的失業救濟,要求很嚴格,必須24個月之內找到工作,而一生之內只能累計領60個月。同時,這並不是entitlement的福利,而是聯邦政府給一個固定的總金額給州政府去分,並不是符合資格的人都拿得到。而且這個福利是1996年克林頓總統所簽署的社會福利改革法案(Welfare Reform Act)下的產物,目的是讓領的人或想領的人很不方便,也不安全,而去找工作。因此這個福利拿到的固然不錯,但也靠不住,而且並不是都拿得到。


4.醫療救濟(Medicaid): 這是entitlement的福利,是可以幫助到付不起醫療保險的窮人。


5.住房補貼 (Section 8): 這享受到的很補,政府按所得決定支付多少房租費用,最多可以完全支付房租,房子的大小按家庭人數記,大體過得很體面。問題是,這並不是entitlement的福利,僧多粥少。申請人要等三到六年才輪得到。


如果以上福利全拿,的確可以過得還算舒服。一個四口之家,以金額來看,等於領了每月超過$3000的福利。問題是,最補的兩項都不是保證有的,如果都沒有呢?就只有一人$133的食物卷和醫療救濟。這,就很慘了。如果沒有工作又沒有存款,不露宿街頭去哪裡?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據統計有百分之十三的無家可歸者是有在工作,但收入不足。因為福利有缺口。


至於無家可歸者是不是自願流落街頭,也很可以理解。如果沒有工作,又沒有拿到現金和住屋補貼,就只有$133食物券。流落街頭是理所當然。為什麼不去收容所?因為收容所頭七天後就要付費,每天$5。你說他去不去得成?再說,收容所的容量也不夠


不要說無家可歸了,只靠食物卷是吃不飽的。因此不要以為在美國沒有人在挨餓,而乞討的人為可能真的是餓昏了,而不是要錢去買毒品或菸酒

至於生小孩是為了湊人頭拿福利,我想沒有人會這麼做。因為保證靠人頭拿得到的只有食物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