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4, 2012

信徒甲,信徒乙

我發現教會裡面,在”同感一靈“的表相下,存在著兩種信仰方式,它們之間是非此即彼,完全不相容的。試描述如下。

現世報的歸因

不太有人會否認基督徒最終的福氣是最終的救贖和隨之而來的新的存在狀態,聖經上以新天新地來形容的。但對於今生的種種福氣,信徒甲會傾向於歸因於自己的信德,或禱告得應允,而信徒乙,則會傾向於感謝天主的恩寵,但不輕易地把它歸因於自己的信德或禱告。遭遇困境時,信徒甲會加倍禱告,以此為信德的考驗,直等到困難渡過,就再歸因於自己的信德和禱告。信徒乙呢?當然也是加倍禱告,也是以此為信德的考驗,但不管困難渡過與否,他的信德讓他相信這困難本身就帶有天主的信息,而他確信天主聽他的禱告,因為他領受了天主藉這件事帶來的信息。至於困難最終有沒有渡過,已經無足輕重。如果一個壞事發生在信徒甲身上,也一路壞到底,他唯一的解釋是用其他的好事來中和這件壞事,否則這壞事永遠不會出現在他的見證裡。信徒甲還有一個特徵,就是愛分享總有奇蹟跟隨他。信徒乙則不太熱衷這種分享。

破碎什麼?煉淨什麼?

在聖化的過程上,兩種人都談破碎,但根本不搭嘎。信徒甲的破碎,是一種手段的破碎。也就是發現”我不夠好”。而這”好“,是以能夠在社會上成功的品質來衡量的。所謂煉淨,是去除信心的雜質,什麼樣的信心?就是指要求,必得到。而對信徒乙而言,所謂破碎,是一種目的地的破碎。也就是發現我原來認為的好事或壞事,根本不符合基督耶穌的價值觀,也由之超越了自己原來的價值觀。所謂煉淨,是指自己品格的聖化,成為配得耶穌的恩許。

與天主的關係

每一個人在天主眼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每一個人都追求與天主的關係。但是信徒甲所以為的與天主的關係,是從頭到尾一對一的關係,而信徒乙則認為與天主的關係,不能脫離與教會的關係,甚至與世人的關係。他傾向於從他人身上看到耶穌,而服事人,就等於是服事耶穌。這不代表信徒甲不參與教會活動。相反的,信徒甲有可能反而處處顯得熱心教會的事,但他只是以此為手段。

對孤兒寡婦的顧念

信徒甲因為整個心神都泡在與天主一對一的關係,對弱勢的關懷,即便是表面上熱心助人,也只是出於這是天主的命令。而信徒甲則對弱勢有揮不去的掛念,未必出於社會正義的理念,而是出於對因為罪而導致的人類存在狀態的厭惡,和對處在這樣存在狀態下的人的認同和體察。信徒甲慶幸自己不在那個處境,甚至為此感謝天主;信徒乙則被處在各種存在狀態下的人性所吸引,渴望自己和他們站在一起。

求問天主

信徒甲喜愛在人生的大小選擇上,從天主尋求答案,但並不思考這個選擇本身是如何與光榮天主相關。例如,到底買股票還是投資房地產?求問天主。信徒乙則傾向於就自己領受天主的旨意的困惑, 或者面臨一個困難的道德選擇時,求問天主。他絕對不會問天主買股票還是投資房地產,也不會問天主是出國好還是就業好之類的問題,除非出國會無法照顧家庭,因為那就關乎道德選擇了。因為所問之事本身已與天主的價值觀脫鉤,信徒甲就會很接受一些類似求簽或占卜的求問法。例如,天主袮如果讓我起床看到貓,就買股票,或翻聖經”測字“。

你是信徒甲還是信徒乙呢?我相信這兩種信法是不會同時存在在一個人身上的。由於人的軟弱多變,當然有可能有時一個人是信徒甲,過一會兒他有變成信徒乙,如此交互擺盪。但是當他是信徒甲時,不可能又有信徒乙的想法。這兩種想法在本質上是完全互斥的。

至於這兩種信法,是不是有對錯,高下之分?我不直接評論。但我希望人人心中明白,在教堂屋簷底下,其實有兩個大不相同的信仰方式。

2 comments:

  1. 永恕兄,
    很锐利的剖解,谢谢。以我自身的经验,切入的角度略有不同。试分析如下。

    信徒甲是感性的,信仰生动活泼,但在信徒乙看来有失深刻;信徒乙是理性的,精准深入,但在信徒甲看来,又好像有点摸不着边。感性的甲与理性的乙在一起,往往是鸡同鸭讲,诚如你的结论,“在本質上是完全互斥的”,好像是用左手去带右手的手套。

    然而,带手套时互斥的左手右手,在操作的层面上正是互补的。如果我们是左撇子,不妨有意的多用用右手;如果我们习惯于用右半脑思考,不妨有意的多用用左半脑去感受 。。。。。。 感性的甲要懂得,在有求必应的后面,是天主;求这求那之间,我们真正求的是天主本身。反过来,理性的乙也要去感受(不仅仅是理解)天主是给我们日用食粮的天主,我们的先祖确曾靠他的马纳生活。

    我相信这里我们不求非此即彼,而是融会贯通。

    不知道有没有误解了你的本意。

    ReplyDelete
  2. 很好的看法,的確感性理性都要兼顧,就如研究聖經和神修要兼顧一樣。我所要勾畫的恐怕不完全在這上面,而是反映出截然不同的信仰本質,我認為是不能調和的。但這不調和的東西有可能顯現在同一個人身上,但那只能說明人的不一致,而不表示他的圓融。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