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Candy離開一週年“紀念”。“紀念”,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算得上紀念的事。我前兩天就去她的墓地打掃一翻,順便“敦親睦鄰”, 替旁邊老夫婦荒蕪的墓碑也整了兩下。算是為她做個人情。我知道這是她的習性。臨到“紀念”日,反而無事。我刻意弄了一頓飯在桌上,堅持兩個孩子一快上桌吃晚飯(平時都各吃各的),本想在飯桌上談談媽媽,但話到嘴邊又吞回去。看他們並沒有意思要記念媽媽,我提也沒有意思。我已經學會了耐心,也不失盼望。知道他們在人生的旅途中,會回到媽媽身邊的。當下,吞下思念和落寞吧!就這麼靜悄悄地,這個紀念日就在日常忙碌中度過。臨睡前發現電郵信箱躺著一份電子慰問卡片,來自一位雖然每週在基督教團契會見面,卻不是那麼熟識的朋友。我真的蠻驚訝的,居然還有人記得Candy去世的日子,送來溫暖。而且是這個平常沒有什麼話,含蓄低調的朋友。
也在同一天,巧合地,天主教的教友登門探訪我。我很好奇問他們為什麼要來看我,不是在教堂都見面了嗎?弟兄說,每一次都看到我一個人望彌撒,結束後就孤孤單單地匆匆走掉。同時,另一對教友夫婦,邀我全家去他們家共度端午。大概也是怕我我每逢佳節倍思親吧!雖然,我匆匆離開彌撒是因為要趕著弄晚飯(結束已下午五點多),還要專心預備第二天一早的週報(每週的第一場硬仗);雖然我本來就不是這麼看重節慶,也從來沒有認真過節,所以也不會太有孤單的感覺, 我還是非常感謝這兩對夫婦的關愛。
他們都看見了我裡面的“孤兒寡婦“。我也樂意以“孤兒寡婦“的姿態接受他們。
“孤兒寡婦“是神最顧念的。如果我說我愛耶穌,卻看不到”孤兒寡婦“,我對耶穌的愛,恐怕是空想出來的。
我最喜歡的一段經文是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耶穌說誰能夠承受神的國,就是“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的人。那人說,我沒有這麼對你做什麼啊!耶穌解釋:”這些事你們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最小的“是指什麼呢?
以賽亞書第一章有一段是這樣的:
可嘆,忠信的城變為妓女!從前充滿了公平,公義居在其中,現今卻有兇手居住。
你的銀子變為渣滓;你的酒用水攙對。
你的官長居心悖逆,與盜賊作伴,各都喜愛賄賂,追求贓私。
他們不為孤兒伸冤,寡婦的案件也不得呈到他們面前。
因此,主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大能者說:“哎!我要向我的對頭雪恨,向我的敵人報仇。
我必反手加在你身上,煉盡你的渣滓,除淨你的雜質。
我也必復還你的審判官,像起初一樣;復還你的謀士,像起先一般。然後,你必稱為公義之城、忠信之邑。”
首先,我們得知道這段責備的文字是以一種稱作“chiastic structure“的古文體寫成的。其中最頭的段落和最尾的對應,依次類推到中間段落。而中間段落是全文的強調重點。整段就像是DCBABCD,而中心(A)就是” 他們不為孤兒伸冤,寡婦的案件也不得呈到他們面前。“可見神心中最看重的就是他的子民如何對待孤兒寡婦。像這樣看重孤兒寡婦的例子在聖經裡多到隨處可見。
一個敗壞的社會,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孤兒寡婦都消失了。所謂消失了,就是沒有人為他們伸冤,他們的案件也不得呈到主事者面前。我們不是很習慣這樣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就發生在我們心中嗎?我反省自己給出去的有形無形的禮物,服務,讚美,有多少是往“朱門”送,又有多少是送往“凍死骨”?我真的很難為情。我好像總是在錦上添花,絕少雪中送炭。我發現癥結是我看不見在雪中的人。
我們所處的社會,主流價值是要成為贏家。而成為贏家就要和贏家在一起。因此我們的眼目都被訓練成投向贏家,或所謂有辦法的人。我們教育子女,重點也是讓他們成才。老中拼命鑽營學業,老美面向廣一點,但骨子裡都是一樣的,IQ也好,EQ也好,都是打造孩子的競爭力。社區服務?個個大學申請表上都功業彪炳,但有多少家長看重孩子是不是真的濟弱扶傾?
聽到許多對Bill Gates的頌揚,說事業有成了傾囊而出造福人群。如果Bill Gates這麼做是出於一個大徹大悟的悔改,為自己過去弱肉強食累積財富作風的痛悔,我尊敬他。如果他代表的是“先不擇手段累積助人的本錢,然後再助人”的世俗智慧,我只能說,神看不上他的億萬家當。世人看重的是具有幫助人的能耐,神看重的卻是“看見”該幫助的人。
“看見”該幫助的人真的很難。因為我們在生存競爭需要下,眼睛要盯著主宰我們命運的人,再也沒有餘力瞧一瞧左右。所以我們渴求速成的愛心,而常常捨近求遠。汶川地震,我們趕忙大筆捐輸,好平衡一下愛心賬簿的收支。
好在耶穌的福音,為我們照亮了一條出路,幫助我們看見孤兒寡婦。
更神奇的是,耶穌的福音讓我們發現,人人裡面都有一個“孤兒寡婦”,都輪得到做那“最小的”。要送溫暖?就看看身邊的人吧。例如,在重要會議中,我一句話就可以為一位同事解圍,但可能冒一點得罪人的風險。這位同事此刻正是“最小的”,我看到了嗎?我的選擇是什麼?一個脾氣乖戾得不得了的人,沒人敢接近,沒有朋友。我願不願意成為他的朋友,還是心裡想“他自作自受”?
更更絕的是,承認自己裡面那個“最小的”,是多麼有福的事。倒不光是為因此而得到幫助,更為因此感受到神的愛是多麼化腐朽為神奇,而不自主地愛上為這樣的愛做見證。其實做見證不一定要說自己如何如何,而是為神的光做見證,也就是說,“看見”本身就是光的見證。瑪麗亞的禱告是真的:
“因為祂顧念祂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
這裡“有福”的翻譯我不滿意。應該是稱頌的意思。聖母瑪麗亞為萬人稱頌,不是她有多大能耐幫助別人,而是看到自己裡面的“最小的”。很吊詭的是,當一個人看不到自己裡面的孤兒寡婦時,就看不到別人的孤兒寡婦。孤兒,無父母也。寡婦,無夫也。神用父子和夫妻來比喻祂與人的關係。“孤兒寡婦”不就是失去和神關係的人嗎?神拯救的奧秘就在此。神顧念“孤兒寡婦”的我,因此我也要顧念“孤兒寡婦”的別人。
“看見”是最難的,也是最可貴的。
" Even the rich are hungry for love, for being cared for, for being wanted, for having someone to call their own."
ReplyDelete"Being unwanted, unloved, uncared for, forgotten by everybody, I think that is a much greater hunger, a much greater poverty than the person who has nothing to eat."
Mother Teresa
謝謝你如此豁達分享淚水中的彩虹...教導我們如何好好彼此相愛。
求主開啟我們的耳目心思,讓我們的心能看得見。
教導萬萬不敢當。如果有一些共鳴,就一塊兒為此導告!
ReplyDeleteMother Teresa 的話道出了我千言萬語說不清的。謝謝!
學長,你寫的我懂。兩年前我想過天主是愛我的,祂常常讓我看見孤兒寡婦。但現在祂是否在磨練或訓練我?我自己都已經變成孤兒,我要更加油了~~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