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10, 2012

救恩出於猶太人(七)---猶太版的進步論


台灣有個民主進步黨。這『進步』兩字用得高明,深知民氣可用。的確,啟蒙運動以降,現代人普遍有一種想法,認為人類的歷史是朝向進步的方向邁進。人的自由得到解放,人類社會靠著理性的力量可以越來越好。復古、懷古被視為反動或開倒車,現代化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好。『這是什麼時代了,還。。。』是通用的表達方式。

人類這種普遍的進步論才兩三百年的時間。這比起猶太人的進步論可以說是小嬰兒一個。猶太人的進步論好像是從有猶太人開始就有的。這個進步論是以出埃及記這個故事為核心。簡單講就是神會把以色列人從為奴之地領出來,讓他們繁榮,並藉由他們來啟示萬民,把世界恢復到該有的狀態。出埃及記之所以是核心是因為這個故事提供了所有重要的細節,記載在出埃及記,申命記,利未記,民數記裡。這些細節好像是一個詳細的腳本,演員是以色列人,而這個故事就好像是一齣舞台劇,以色列人就不停地演出。

這個故事有三個元素。一是『出』,意味著從一個現狀中脫離出來;一是『埃及』,代表著一個邪惡的宰制者;另一個則是盟約,大則可以整個妥拉(Torah),也就是摩西五經(Pentateuch)為代表,小則散見於神的種種應許。這第三個元素很關鍵,代表猶太人認為未來是有一個最終的狀態,而這是保證會實現的,因為是神翻來覆去不斷地用各種方式應允和啟示的。這和啟蒙運動的進步論的根本差別就是,一是神保證的,一是人保證的。

這個故事在以色列的歷史又有許多迷你版本。例如,站在出埃及記往過去看,創世紀一開始是『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要以寓意的角度來看,整個創造就是『走出』這個空虛混沌,臻於一個美麗有序的世界。神呼召亞伯拉罕,也是讓他從加勒底(代表邪惡宰制者的巴比倫帝國的範圍)出走,而著名的亞伯拉罕的約,已經說明了神的心意是祝福多族,而不是獨厚亞伯拉罕。這又和神看創造物是好的(創世紀)相呼應,是盟約元素的引申。往未來看,大衛被膏為王,逃避掃羅(扮演邪惡宰制者的角色),最終帶領以色列人走出『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四百年的混亂士師時代,這也是在呼應出埃及記故事。不僅如此,隨著大衛王所開始的王國時期,有兩個問題元素被帶入這個故事中。為什麼是『問題』?因為這兩個元素長期被誤解,而這兩個元素的誤解又成為耶穌時代的重要背景,也很奇妙的成為耶穌所帶來的最終救贖故事的重要伏筆。他們是『聖殿』『王室』

旁觀者清,尤其是我們基督徒,好像很自然就可以接受聖殿和王室的超然意義。但這在當局者迷的猶太人可是一個坎,很不容易跨過去。

聖殿雖然是大衛的兒子所羅門蓋的,但它的前身會幕(tabernacle 是出埃及記時就有,連帶的當然是獻祭制度,利未人和祭司制度的分別為聖。但會幕的真正含義可以推到創世紀,仔細看創造的過程,先是把光和暗分開,又把水分開,中間放入空氣,然後是地,海,再放入生命,最後把按自己形象所造的人放進去管理,可以說就是在支起一個溫情帳幕。這個以天地為帳幕的意象屢見於詩人筆下(詩19,詩15,代下2:6;6:18, 681518)而神要在帳幕中居住(代下6283615 57464654,拉612),而啟示錄描寫最終世界的恢復更直接了: 『看哪! 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21:3),和創世紀一始,一終,遙遙呼應。

至於王室(kingship),神的心意是自己做王,並不希望以色列按列國的方式立一個王,但以色列人偏要,神就膏掃羅為王,而很快的事實就證明這按世俗的霸道所立的王帶來的是毀滅。神卻把這王的含義扭轉成另一個概念,也就是受膏者,也就是彌賽亞(受膏者的希伯來文),神揀選大衛王,並應允他的王室永遠堅立,他的後裔『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撒下713)。先知們(以賽亞,以西結,薩迦利亞,西番亞,阿摩司等)的許多預言預示這位由大衛家出來的彌賽亞要拯救以色列人,對萬國施行審判,帶來和平,讓萬國歸向神,成就普世的救恩。但在以色列人心中,這位彌賽亞是一個人,而不是神,而他將是以色列王。這是為什麼以色列人很難接受耶穌是彌賽亞而且是神。這以後還會有討論。

前面說猶太人好像是在演舞台劇一般, 在反復演出這個出埃及記所搭載的進步論。不僅是他們的歷史,連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和節慶也都在一同演出。食方面,之前已略述,以色列人僅守飲食的規定,另有節期時吃無酵餅,各種禁食的功課等。穿著上,如福音書記載的衣裳墜子(tzitzit)和綁在額前和左臂上的律法書(tefillin)。住,則有著名的住棚節,要在秋收的季節住在臨時搭的棚子裡七天之就,紀念在出埃及時在曠野四十年的日子。行,則有三大節期的朝聖之旅,所有敬畏神的人都要從各地來到耶路撒冷。至於這三大節期,住棚節已談過,逾越節是記念逃離埃及時神懲罰埃及要殺死所有長子,而天使會越過按吩咐宰羊羔塗血在門楣上的以色列人。至於五旬節,看似無關,其實是紀念出埃及後五十天在西奈山頒布十誡。猶太人可以是說以整個歷史,生命和生活來述說這個故事,和這個進步論。勾踐十年生聚教訓,要靠臥心嚐膽來提醒自己。神讓猶太人用更鋪天蓋地的方式提醒自己,因為他們是數千年的生聚教訓,堅持著就等待那最後一刻的來臨。

再回頭來談猶太人錯在哪裡做為結語。會幕和彌賽亞的確是神應許的一部份,但猶太人並沒有體會到其超越性的普世意義,反而據為己有,將之視為猶太人的認同象徵。因此神並不喜悅。這等於是另一種偶像崇拜。其實先知們都有大分貝地提醒,但猶太人並沒有醒過來。也因此猶太人丟了聖殿,而屢次由彌賽亞憧憬引發的武裝暴力復國行動都告失敗,並招來報復性的大屠殺,一直做亡國奴。下一篇再接續這個話題,看看以色列的苦難有什麼意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