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從“野火集”以來,一直是我很尊敬的作家。我覺得她很有知識份子的良心,也很真率。她十幾年前對台灣社會的針砭,擲地有聲。我讀起來特別有共鳴的是那篇“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毫不保留的指責那時的知識份子,眼看週遭的人缺乏公德心,以鄰為壑,為什麼這麼沒有正義感,為什麼不站出來表達你的憤怒。這是一篇讓人心跳加速的文章。我除了心跳加速外,還身體力行,果真處處站出來說話。結果是碰了一鼻子灰不說更發現非常令人洩氣的事情。那就是,和我同樣三十多歲,受過高等教育的台灣年輕人,絕大多數都沒有公德心,不守法,沒有公民意識,更別提站出來申張正義了。對台灣那時的新生代徹底失望後,當年不願出國留學,立志留在國內奉獻的我決定拂袖而去,就來到美國。
龍應台評小說也非常到位。我自修了一些大堆頭的教課書,不得其們而入。而她簡簡單單的文字撥雲見日,真正引我登堂入室。我特別喜愛她對張愛玲和蕭麗紅的比較。讓我認識包裝精良的言情小說和刻畫人性的不朽著作的差別。
二十年一晃過去了。最近無意中看到她的一篇文章,很感到親切。筆鋒仍舊犀利,但又透著深刻的感情。龍應台就是龍應台!這篇文章名為“台灣的內向性”(http://www.readingtimes.com.tw/authors/tai/theme/001/org/reader01_01.htm)
但我這次有一點點失望。觀察敏銳的龍應台偶而也有看走眼的時後。不僅如此,我也發現自己已經不再能夠認同她的一些觀點。我發現不是她變了,而是我變了。且容我借她的文章來自述一番。
《雙重標準》
要不是我在美國打滾了十多年,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看出龍應台這個盲點。她提到自己初次到歐洲,目睹牧羊人和羊群,和傳統的生活方式,很驚訝地發現,這些先進國家是如何地珍惜和保存傳統的生活方式。我心裡納悶,歐洲還有牧羊人和羊群,難道台灣的水牛都沒有了嗎?趕緊去網上找台灣水牛的照片。好在隨便一找就有一大堆水牛的照片。還好,水牛還在。不僅水牛還在,稻田也在,農村還在。不但還在,台北市近郊就有。我就奇怪了。龍應台看到牧羊人和圓滾滾的羊群,心裡有這麼大的悸動,不曉得農夫牽著水牛的景象對她起什麼作用。我記得自己小時候愛偷溜到小水塘裡游泳,裡面就有水牛在洗澡。媽媽很生氣每次都申斥我不可以再到“牛滾蕩“裡游泳,髒死了。溫暖的,切身的回憶,又被這些水牛照片勾起。相對的,到澳洲第一次目睹剪羊毛,也只是新鮮一下,沒什麼感覺。
台灣的農夫水牛,就相當於歐洲的牧羊人與羊群。台灣的稻田農舍就相當於歐洲的如畫的鄉間。台灣的廟宇就相當於歐洲的歌德式大教堂。台灣的農民歷,節氣,各種民間信仰,廟會,就相當於西方的感恩節,情人節,聖誕節。都很蓬勃,沒有丟掉啊!
不懂得龍應台為什麼覺得台灣的現代化就不如“先進國家“的現代化呢?
其實歐洲的城市生活也沒有太多傳統。你看北歐和意大利的設計意味濃厚的家具,現代化地冷冷冰冰的啊!是的,歐洲是有很多地方很漂亮,也有一些地方保留了傳統的生活方式,但那些可能都是特例把?否則他們的羊毛怎能和澳洲(一點情調都沒有的牧場)的羊毛競爭呢?我家旁邊就有一片牧草,也是圓滾滾的羊一大堆。但你不想看第二眼。灰灰髒髒的,也沒有牧羊人,平平的地,無聊的很。這也是先進國家美利堅和眾國啊!
看來龍應台有點以偏概全了。
《官方語言與文化語言》
“語言不是木棍,語言是活生生的千年老樹。“龍應台說得好!” 移植語言,就是移植文化和歷史,移植價值和信念,兩者不可分。殖民者為了更改被殖民者的價值觀,統治的第一步就是讓被殖民者以殖民者的語言為語言。“這也沒錯,殖民者是有著個意圖。
但我實在看不出來官方語言就一定會成為文化語言。我沒有仔細研究,但可以猜到政府如果要定英文為官方語言,也是出於實際的考量,沒有要讓英文凌駕中文,成為日常語言吧?想想也不可能嘛!台灣誰和誰會閒得沒事說起英文啊?就算英文變成官方語言,恐怕也只是苦了政府官員和那些文書人員吧!我是覺得這個想法太不可行了。但要扯到文化移植,恐怕也太借題發揮了吧?
印度人我不甚了解,不過印度人印度的程度,恐不亞於中國人中國的程度吧?印度雖沒有定英文(或任何其他語言)為官方語言,卻是政府和企業的通用語言。印度人在美國比中國人佔便宜的就是英文能力。好像從印度人身上看不到大英帝國文化侵略的影子吔!新加坡和香港的中國人中國味有少嗎?我親身接觸的經驗是不覺得吔!
《病理學家的困境》
其實台灣變了。
龍應台引2002年的Lonely Planet 說 “台北,是亞洲最難接近的城市之一“
看看2011年的今天的Lonely Planet 怎麼說台北:(引自其網站)
‘Traffic is hideous!’ cried Taipeiers, and a light-rail network was built. ‘The rivers are putrid, and our kids have nowhere to play!’ was the next complaint.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laws and build parks on every river bank’, was the answer. ‘Ugly buildings, we can’t stand looking at ’em, ’ moaned the people of Taipei. ‘Then let’s build interesting-looking places!’ was the Solomonic decision of city planners.
Naturally, this explanation is a vast oversimplification; a myriad of other complex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 were also taking place. Still, in a veritable blink of the eye, Taipei has gone from an ugly duckling of Asia to one of the region’s most dynamic, comfortable and liveable cities.
簡單說就是政府真正回應老百姓的需要,建捷運,整治河川,開闢休憩場所,都市更新。。。總評是台北市已從醜小鴨褪變成為亞洲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
寫到這裡我的眼眶都有點發熱。還不止是這些有形的東西。台灣已悄然完成了一個寧靜的革命—人心的改變。昔日的缺乏公德心,沒有公民意識,爆發戶心態如今已經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富而好禮的老百姓。台北市的馬路上已經聽不到喇叭聲。台北的捷運是我見過最乾淨的捷運。走在巷道中再也不必擔心後面有計程車按喇叭驅散你(悄悄地跟在你後面)。到公家機關辦事是一大享受。教育程度非常高的公務員親切地服務,你只要坐在矮矮的櫃檯前,把證件備齊給他,剩下的就是他跑來跑去幫你一步到位跑完所有流程,還不忘記提醒你一些他按規定也可以不必告訴你的事。在機場側聽大陸導遊對遊客說,碰到困難不要怕,儘管向人求助。每一個台灣人都會幫你。我住在台灣的高中同學會中,大家都普遍對台灣感到滿意。我自己的親身體驗也證實這一點。
為什麼龍應台無視於這些,而要引用過期的自助旅行書來批判台灣呢?大概太忙了吧??
另外,龍應台用電視台的播放選擇來說明台灣的閉塞,也是失焦的觀察。美國先進吧?她的老百姓是最“把自己放大到鋪天蓋地的肚臍眼自我沈溺“的一羣。CNN的國際新聞是最膚淺,最存有偏見,連美國自己的知識分子都看不下去的。其他電視台的國際新聞也很膚淺。沒見到這個國家因此國力弱啊?資本主義社會的媒體實在是與實際脫節的。台灣也一樣。例如,身在美國的人憑新聞報導認識台灣,會覺得台灣是個野蠻國家,直到親自接觸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媒體的報導取向是依市場決定的,當然無法反映事實。龍應台好像還沒有悟出這個道理。
總而言之,野火集的龍應台,她那種借鏡西方,砥礪台灣的方式,似乎已經過時了。我這樣說倒不是鼓勵台灣同胞要夜郎自大,但台灣真的應該警覺到,從此以後,台灣要自己面對,深入了解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學”先進國家“。舉例來說,拜託拜託,千萬不要學習美國破產的國民教育,像以前那樣搞什麼建構式教學,搞得美國小孩數學完全不行。最近聽說類似美國教師公會的教師會已經成立了。我可以預測台灣將會和美國一樣,老師越來越沒有愛心,把自己看成是鐘點工,到點走人。要請走一個壞老師比登天還難,經費不足只有刪除課程。美國小孩是不會畫圖的,因為沒有美勞課。也沒有音樂課。早早都被刪光了。別學她。
台灣要在還沒有完全被西方文明的渣渣污染前趕快踩剎車!過度的個人主義,人本主義,偏執的民主體制(非兩黨制不叫民主),後現代思潮,新時代邪說。。。等等,可最好別當補藥服用。
龍應台該要換檔了。最好更深入的為台灣把脈,少硬套“先進國家”的東西。說實話從很多方面來說台灣已經是比先進國家更先進了。
《尾巴搖狗?》
台灣這十幾年來的明顯改變,歸功於什麼人或事呢?熱衷政治的一定先爭論是民進黨或國民黨施政的果實。社會運動者可以說是他們的功勞。龍應台呢?會不會認為自己當年寫野火集,也小有貢獻,我不知道。她自稱是採取一種體制內顛覆體制的寫作策略,認為社會要進步,政治體制要開放,禁錮的人心才被解放。現在台灣的民主也小有成就,她大概可以宣稱她的理論得到印證吧?
龍應台看得出來是抱持著一種精英主義,就是精英影響政治,政治再影響別的一切,包括風俗厚薄,人心善惡等等。你看她認為是在紫藤盧聚集的風流人物在創造歷史。她自己也立志要用筆來發揮影響力,恐怕也躋身風流人物之列吧?
我認為台灣的改變沒有任何可令人信服的解釋。
越認識聖經,越相信這些風流人物,或許名留青史,也不過是個地標,代表了某時代某一個向面的面貌。真正在寫歷史的,是神。真正不朽的,是愛。神透過無數無名的小人物匯集成流,又用祂巧妙的手引導大河的走向。風流人物,不過是浪花留下的泡沫罷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尾巴會搖動狗,是最多人相信最久的神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