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8, 2011

自由的藝術,人生的科學

常在一些才藝補習班廣告裡,或學校樂隊宣傳單上看到“….help students become more rounded person…”這種說法。什麼是“rounded person”?什麼樣的教育堪稱可以造就“rounded person”?

好朋友知道我在homeschooling,就介紹給我這個網站。
http://circeinstitute.com/defintions-and-principles/

這是一個推廣古典教育的網站。所謂古典教育,簡單講就是(西方的)古人的教育。撇開艱澀的教育理論,看看他們怎麼分科,倒是蠻有啟發性的。

大體上分藝術和科學兩大塊。我參考了其他資料,得知“藝術”的部分大概是相當於我們小學初中年齡的學科。“科學”則是相當於高中或大學通識教育的階段。

藝術(Liberal Art)包含Trivium和Quadrivium

Trivium--
文法(grammer),邏輯/辯證(logic/lialectics),修辭(rhetoric)

Quadrivium--
算術(arithmetic),幾何(geometry),音樂(music),天文(Astronomy)

科學則含概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人文科學 (human science),哲學的科學 (philosophical science),神學的科學 (theological science)。

網頁上說所謂“藝術“,拉丁文(artes)的希臘翻譯是techne,也就是技術的意思--思考的技能。所以這些學科的重點不在內容本身,而是通過這些學習,學生學會如何思考,才能為自己產生知識。這是為什麼liberal art 被擺在基礎教育,因為這些思考技能的確是接下來的科學探索的基礎。什麼是內容什麼是思考能力?舉個例子,我檢驗兒子數學有沒有弄懂不是用筆試,而是坐在沙發上用口試。數學光找到答案不夠,甚至加上演算過程都不夠,因為現在的教課書都是公式化,演算過程可以不假思考地照抄。數學要能夠用自然語言陳述才算是真知道。這樣操一下保證小孩符號邏輯思考能力會增進。這可能在他的數學成績上反映不出來,但我心裡有數。我是很有興趣知道音樂是如何增進思考能力的。買了一本書想弄清楚。到時候再分享。

為什麼要叫做“自由”的藝術呢?就是你要會思考,才有自由。免於什麼的自由呢?讀者可以自由發揮。

科學是什麼?和現在的狹義的“科學方法”出入很大。拉丁文scientia的意思是知識。所謂科學,就是各種知識,和對這些知識的探索。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是科學的探索範圍。自然,人文的不用說。哲學和神學也是人生一定會面對的問題,當然就是科學探索的範圍。這裡要澄清一下,所謂“知識“也不是通俗的定義,而是哲學知識論(epistemology)所定義的知識。比如,報紙上看到的新聞,不是”知識“,只是訊息。通俗意義下的”真理“(truth)一詞,恐怕比較接近科學的原意。因此,用通俗的話,比較接近的理解,就是科學就是求真的過程和所求得的真理。

如果教育是為了造就完全的人,古人好像重點抓得比較好,範圍也比較完備。回頭看現在的教育體系,台灣也好,美國也好,首先最明顯的就是哲學和神學變成專業科目,而且擯除在科學之外(在狹義的科學定義之下)。再者,雖然國民教育大體在內容上等同於Liberal Art,教學目標已經不是“自由”,而是“國家競爭力“。看看教育政策的論文,和Obama有關教育的言論就知道。你說好不好玩?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的工程博士可以不知道什麼是本體論,什麼是宇宙論,什麼是知識論。這代表當今的主流思潮是向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一面倒,受杜威(John Dewey)的那套教育觀支配。哲學那些形而上的東西和現實生活無關的,吃飽沒事幹才花時間在上面。哲學系要不成了念法律的跳板,就是混大學文憑的好去處。神學那就更是沒有容身之地了,因為神學在狹義的科學定義下是被視為非理性的。

思想潮流對教育內涵的影響如此巨大這個事實,就足以說明思想對人生的影響。如果我們教育中的思考技能就只讓我們應用在營生和處世上,我們就沒有足夠的訓練有效處理抽象概念,解決只有在抽象概念下才能解決的問題。人生中許多的選擇,都屬於這樣的思考。沒有能力做這樣的思考,就處於被動的狀態,被很多不必要的錯誤觀念捆綁,落入無端的恐懼,還可能不自覺。我們的教育體制在這上面徹底遺棄了我們。更有甚者,社會上心靈市場非常巨大,反映出人心靈的貧乏。可在這廣大的消費市場,我們的教育也沒有訓練我們成為好的消費者,選擇追求一個靠得住的宗教信仰。不要講別的宗教,基督教本身的種種愚昧就是最大的苦果。

現在容我缩小範圍,舉例說明沒有哲學和神學訓練的教育體制下,基督教本身受到什麼樣的毒害。

首先,要先確立一個前提。因為有些保守的福音派把哲學看成和神的道水火不容,是保羅所謂的“理學,虛空的妄言“或”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是不好的東西,甚至還說是來自撒旦,就警告信徒不要碰。這無形中給反智的思想提供條件。他們可能都忘記了,初代教會的傳統,非但不排斥哲學,反而給予很高的評價。比如說,主後第二世紀初的教父St.Justin本身就是讀遍各家希臘哲學,最後才總結道成肉身的耶穌才是最終的真理。可以說他是通過哲學探索認識耶穌的,甚至稱耶穌的真理是最好的哲學。在當時基督徒被羅馬皇帝逼迫,強迫信異教。初代教父戰勝異教最得力的武器就是哲學思辨。因為異教在哲學這面照妖鏡下馬上破功,曝露出迷信的本質,只有真正的基督教通得過哲學的檢驗。St.Justin之後的Clement of Alexandra也一樣是秉持哲學與耶穌真理融通的教導。米蘭的Ambrose又把這個傳統帶到西方教會,幫助奧古斯丁從Manichaeism的錯誤中覺醒。奧古斯丁一生的天路歷程都記錄在幾部巨著裡,貫穿的主題就是他對真理無止境的追求。初代教父甚至認為,神送給猶太人舊約聖經,也送給希臘人哲學,都是把他們引向基督的啟示。如果終結在新約,哲學也對,舊約也對。否則兩者都錯。

由於改教之後的大多數教派把教會傳統排除在神的啟示之外,初代教會兼容並借助哲學的傳統就走樣了。現在的基督教信仰,少了哲學這面照妖鏡,就經常呈現出與異教沒兩樣的迷信面貌來,徹底的思想貧血,同時也被狹義的科學主義壓著打,毫無招架之力。還有一個現象,因為沒有哲學頂著,很多學科學的人會很迷信,因為他們被一種錯誤的思想迷惑了,認為科學處理可觀察的東西,剩下的就是信仰了,可以隨便怎麼樣離譜的“靈恩”亂象都行,什麼荒誕無聊的先知預言都有學科學的人深信不疑,反正上帝是無所不能的嘛!錯!談超自然,談上帝的啟示也要在有效的思考方式下才觸得到真理。唯有哲學,和哲學訓練下嚴謹的神學才能夠讓我們不失腳。

早上一打開電視,映入眼簾的是著名的Joyce Meyer。一劈頭她就念了一段聖經:” 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11:24)一遍不夠,再念第二遍,不夠,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只見觀眾單單這樣就興奮吼叫。她接著說,耶穌為我們釘十字架,是為了我們過好日子。又是一陣歡呼。這是典型的成功神學讀經法。不必多費口舌來駁斥了。問題是,我仔細看觀眾席中,不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士(相信自己還有這麼一點眼力)。這就是沒有哲學訓練的毒害之一。

創世紀中神造天地的過程,如果要站在聖經字面無誤的立場,就勢必要堅持地球至今只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所以各種年代鑑定方法的有效性就成了關鍵戰場。近年來種種證據越來越指向地球年齡很長這個事實。這些年輕地球論者就開始找說辭了。其中一種說辭就是,神有可能在創造的時候就把鑑定所依據的同位素比例造成很久遠的樣子,所以現在看起來很久遠。很聰明的說法吧?邏輯上完全說的通,但對不起,受過哲學訓練的人不難看出,這種假說過不了知識論中對命題有效性的各種檢驗方法,所以是無效的命題。因為既沒有外在證據(哪裡有先例啊?),也沒有內在一致性(為什麼神要這麼做?這合乎他的法則嗎?)。這樣子硬拗的結果,就是越來越讓人覺得基督教是一幫食古不化的人的迷信。此為毒害例二。

你相信“唯獨聖經“的教義嗎?且不談複雜的辯論,單就這個命題本身的有效性來看,就經不起檢驗。如果聖經是唯一神啟示的權威,這個命題首先不能靠外在因素來證明,否則就有聖經以外另一個權威讓這個命題失效。同時它也不能靠自己來證明,例如猶大書,啟示錄裡的話題到一次交付啦,不得增加減少啦等等(這些經文的適切性本身就有問題,但暫且不談)。因為這叫做循環論證(自己證明自己),無效。抱著唯獨聖經想法的人,如果很有自覺還好。偏偏很多人說是忠於聖經卻是過度相信自己所認定的解釋,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紛爭。這也是缺乏哲學訓練的惡果。此為毒害之三。

我這樣高舉哲學你會不會覺得太學院派了?難道要拿個文憑才能信耶穌嗎?文盲難道不能信耶穌嗎?首先,讓你覺得哲學很深奧本身就是哲學被邊緣化的結果。我就知道有一些私立高中教授哲學課程。哲學沒有這麼深奧。神的恩典,當然是普及各種知識程度的人。神多給誰,就像誰多要。個人按著自己的能力追求神,神就像他顯現。教育程度高的人,世界的垃圾思想也吃進去比較多,當然要用強力去污劑(哲學)來洗刷乾淨嘍!

我們的信仰內容被思想的貧乏扭曲,直接的結果就是信仰的軟弱。因為沒有真知識就沒有真正持守的力量。經歷是沒有用的,除非我們能夠有效的把經歷轉換成知識,再多的經歷只會讓人麻木。我們大概沒有能力改變大環境,就只能自求多福,自己為下一代補足缺乏之處。有一些基督教或天主教的高中或大學是施行古典教育的,可以慎重考慮。

後記:

有好朋友給我善意的提醒,說我這種哲學思辨的方式不見得適用於別人。從某一方面來說我很感謝這樣的提醒。很多人信主的歷程是很感性的,通過一些經歷,或一些見證,委身我們的救主,信仰很堅定,服事有力,也有生活見證。也沒見過他們談什麼哲學思辨。可見條條大路通羅馬。對這些人我希望我的文章不是在否定他們的信仰方式,而是分享更上一層樓的選擇。

我想我絕對沒有資格否定別人的信仰,或信仰方式。我相信神的恩典,聖靈工作的奇妙,不是我可以分析的。情感也覺對是人與神,人與人關係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我相信一件事,是沒有人逃得掉的。那就是分辨,而分辨絕對沒有意識,理智之外的途徑。我知道很多人在實踐中已經把“分辨”也神秘化了。比如說,憑直覺啦,憑聖靈的感動啦,憑神放在心中的話啦,憑異象異夢啦。。。等等。我必需斬釘截鐵地說,大錯特錯。以上諸端都是甚珍貴的觸角,但都至多只能是觸動某些思考過程的開端而已。最終的判斷,只能憑清醒的意識,清晰的思路,根據正確的教義。

一提到分辨,很多人就想到分辨邪靈,或仇敵。其實分辨有更積極的意義。分辨就是跟據教義生活。我們的信仰生活不能不建築在教義的基礎上。教義就好像葡萄藤的支架。這支架本身不是目的,但沒有這支架,葡萄藤就只好爬在地上,或沿著不該去的地方長,沒有好的陽光,空間,容易染病蟲害,結果子當然就不順利。我們的屬靈生命,就好像這葡萄樹,雖有著支架的輪廓,但重要只有一件—枝葉茂盛,多結果子。你要多結果子嗎?為自己找一座堅實而且設計良好的葡萄架吧!

用葡萄架來理解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沒有“最好”的葡萄架。一株健康的葡萄樹可能需要葡萄架“加蓋”,好支持它長得更大。也有可能這葡萄架的設計可以更好,更有利於葡萄的生長。也有可能環境的不同,氣候的不同,需要稍作調整。當我們這樣想時,就會有意識地終身學習,修正自己對教義的理解,卻又不會過度鑽牛角尖,追求一個“絕對正確”的教義,或看到別人的葡萄架一點點瑕疵,就為他過度緊張,甚至責備他。

我們在現今社會的主流思潮下,並不是人人都具備思辨能力,因為我們的教育在這方面是空白。我要提醒的就是這一點。灣區的華人大多很優秀,教育程度很高。但我必須很誠實地告訴你,你的學歷和專業訓練,或許給你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很強的問題解決能力。這些能力在面對人生問題時就不足了。邏輯只能處理非黑即白的命題,人生卻是黑和白之間的無限多個灰色。問題解決是目標導向的,人生則是目標的選擇。只有哲學是在發揮神賦予人的無比的的理性,處理人生的灰色地帶,探討人生的大是大非。人人都被迫面對黑和白之間的灰色,人人都被迫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做出選擇。換句話說,人人都是業餘的哲學家,只是不自覺而已。很少看到這麼大規模,集體性地讓缺乏訓練的新兵上戰場的。人生的戰場就是如此。

另一個現今社會下,基督教徒比較吃虧的地方,就是教義很亂,也沒有可靠的屬靈權柄機制來保證起碼的教義正確性(想想牧師長老的資格,想想教會的不斷分裂)。一個基督徒從初信開始,就好像另一版的撒種比喻一樣,一粒屬靈的葡萄種子飄到那裡就只好就地生長。是不是有一個起碼的葡萄架持你的生命就完全是個人造化了。你如果相信人有責任確保自己所信教義不離譜,最起碼的就是選對教義。這在現今可不是簡單的事。這是為什麼哲學訓練格外重要,偏偏我們又沒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