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四年前,St. Joseph Parish的音樂總監Mark Sullivan先生奉主教府之命為一個勞工團體準備慶祝彌撒的音樂。由於事出緊急,只有幾天的時間,Mark就以多元文化彌撒的方式,緊急徵召各族裔聖詠團員,所以我們有四位聖詠團員星期六下午就去「助唱」。在彌撒中我們就唱了這首The Summons,當天唱到一半,我在心中就哭了,唱不下去,它的歌詞幾乎是由問句組成,我愈唱愈覺得是上主在問我:你說你要跟隨我,那麼你能不能做到我說的這一切呢?
我當然希望跟隨祂,希望更多人能聽到祂的福音。但是上主說,要達到這個地步,你先回答下面的問題:
你能在遇到不友善,不利於你的環境時,忍受不友善的眼神嗎?你能讓瞎眼看見嗎?你敢不敢親吻痲瘋病人呢?你能做我所做的一切卻不為人知嗎?你敢不敢真心愛你那想隱藏起來的自己嗎?你敢不敢用你的信仰去改變世界嗎?你敢不敢克服心中的恐懼嗎?你願意讓我答覆你的祈求嗎?
那一年,我唱了好幾次這首歌,每次唱就再自問這些問題一次,於是那一陣子我常用這首歌的問題來省思自己的信仰,這首歌似乎在為我變換事奉跑道而「鋪路」。
另一件事是三年前暑假回台灣,認識了輔大呂慈涵老師的「偏鄉青少年兒童輔導」工作。呂老師的偏鄉課輔工作,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網路課後輔導工作:該項工作與輔大計算機中心林主任合作,請大學生志工以遠距教學的方式為山上孩童做一對一課後輔導。許多「小學五年級」學生,實際程度只有小學二年級。又比如:有時發生小學生不上網了,後來才知道這些小孩被家中大人毆打,不敢讓這些大哥哥大姊姊看到鼻青臉腫的樣子(山上家庭多半窮困,較容易有酗酒、暴力、自殺等問題)。
第二部分是暑期輔導工作:在暑假時組織大學生志工上山開設暑期輔導課程。山上的學校本來資源就少,老師獲得的鼓勵也少,一到暑假,學校老師就放假了,山上的孩子無人照顧,更不可能像城市孩子一樣參加各項活動。這時候,就變成幫派到山上吸收小弟的好時機。呂老師說:開一個月的暑期輔導課,就是要把孩子們留在學校,幫這些家庭看住小孩子,減少他們被幫派吸收的機會。這些願意做暑期輔導的大學生志工,呂老師從平時已經在訓練他們,從編寫暑期教材開始;這些教材不只是一般的課程,也包括音樂等課外活動。這些大學生上山後,就在學校打地舖一個月,服務山上的小孩。呂老師每一兩天就上山一趟,和大學生開會解決他們在山上遇到的困難。當時呂老師有兩個隊:一隊在桃園復興鄉角板山的介壽國中,另一隊在台東山區。
當愛群弟兄在電話裡問我願不願意去介壽國中看看時,我說:好。因為我心裡想的是台北市介壽國中,那兒離我外婆家很近,來回一趟只要二十分鐘車程。結果先到輔大與呂老師見面,才知道是要上山,去那遙遠的介壽國中。而那時已是下午五點了,心裡掙扎了一下,最後還是答應了。坐上呂老師的車,在黃昏時上山。呂老師先帶我們看學校的設備(真不能和山下學校比),老師宿舍又破又小。那時,大學生志工出去吃飯,我們在角板山一家小吃店找到他們。吃完飯後,走回學校,呂老師就與大學生志工們開會,我和愛群兄旁聽。他們遇到的問題大多是家庭問題,比如有一父親因毒品入監,母親精神有問題,有自殺傾向,大學生應如何幫助這個孩子…等等。
看完了山上的這一切,心情極為複雜。平常我們在CCCSJ Fremont天主教團體中有各種服務,而我做音樂事奉也是為服事上主。可是看到呂老師親自上山站在第一線,為這些弱勢孩子們盡力,把他們導入正途,突然間我發現做音樂聖詠團服務竟是那麼地微不足道。偏鄉服務工作讓我非常感動,可是我並沒有想到具體的方法,能讓美國的華人教友幫助呂老師的工作。
暑假返美後,八月裡的一個主日,照例站在聖詠團的位置唱歌,彌撒還沒開始,我環視整個教堂,看教友們陸續入座,或還在做彌撒前的準備。人群中,教堂裡的青少年忽然在我眼中是那麼地突出,我看見他們在教堂裡走動,沒有人跟他們互動,在我眼中,他們竟像是一群孤兒。我的心裡非常難過,想到我們團體有各種善會為不同的年齡層服務,可是說起青少年,在當時竟沒有一個為他們服務的團體。雖然多年以前也有人問過我要不要做青年組工作,我第一反應就回絕了。老實說,想到要帶青年組還滿害怕的。如今,上主讓我用不同的眼光來看這些青少年,需要有人來關懷他們。頓時,呂老師的工作和The Summons的歌詞在腦海中連起。我瞭解了原來要跟隨主耶穌,是從周圍的需要做起。
那年暑假,每主日一進堂我就看見那些走來晃去的青少年,心裡就痛一次,但也不知該如何做起。直到有一天,看見健仁弟兄教的幾個青少年吉他手,自己搬了椅子就坐在鼓旁邊,也沒人招呼。我起了一個靈感,就是把教堂我所認識的青少年樂手請來,請他們在彌撒裡用他們在行的樂器做服務。我自己也曾經問過主:我學琴這麼多年究竟為何?第一次做司琴時,我找到了答案。所以我也用曾經得到的感動與他們分享,希望他們在彌撒中彈奏樂器時,也能有服事上主的喜悅。
當我提出邀請青少年樂手加入彌撒的想法時,Melanie很慷慨地回應了。我們才嘗試了第一次,馬上有人反應:「孩子不會樂器怎麼辦?是不是也可以一起照顧到?」從此,我們就踏上了青年組工作的旅程。
回首這三個年頭,我感謝這些可愛的青少年們,外表看來是我們在帶他們,但實際上是他們教會我許多曾經看不見也看不懂的事物,讓我許多已經僵化的思想及眼光又活絡了起來。藉著這個全新的事奉工作,來塑造一個新的我,讓我的信仰划向更深處,與上主的關係又更近一步。你也許要問我怎能感受到這個轉變?許多曾讀過的聖經教導,在我這三年來經驗的各項事情中,變得栩栩如生,這些教導不再是白紙黑字,而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有時在默想耶穌說的話時,好似可以對耶穌當時的情緒及對眾生的憐憫能感同身受,這也應證了德蕾莎修女的一個故事。我曾在教會刊物匆匆看到兩行敘述,說有一個人請德蕾莎修女教導他福音,德蕾莎修女告訴他:「福音就在我們的十個手指間。」雖然我後來一直找不到這個故事的出處,但這句話已經成為我的座右銘。我們辛勤用雙手為主工作,福音中的啟示會不斷地向我們開展。
青年組的工作,早已超出我的信心範圍外,不像聖詠團工作多少還在我信心可以掌握之內。然而,上主藉此要我學習時時轉向上主,開啟自己的心,求祂的智慧,並求祂為青年組開路。有時沮喪、氣餒的情緒是在所難免,只有時時提醒自己把眼光轉向上主。
讓我們互相勉勵,開放我們的心,慷慨回應上主的召喚,辛勤用雙手為主工作,求主為我們團體及整個教會開新路。
藉這個機會,感謝在青年組一起努力工作的好伙伴Melanie、Tony、Judy、Tiffany、Peter 、Jeff和Pearson。最重要的是特別感謝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我的人,那就是宋建龍。他平時雖然不怎麼愛與人打交道,也不太會說貼心的話,但他對我的愛和支持,我點滴在心頭,謝謝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