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9, 2010

倒糞站遐想

得空到上海郊區的七寶古鎮閒逛。這地方算是小一號的周莊,拱橋,流水,人家,再加上應景的當地小吃,有人說書的茶館,紀念品商店,讓人目不暇給。

不知不覺踅到緊鄰的人家,屋子黑瓦白牆的樣式一樣,只是沒有刻意修繕為觀光之用。反正我混在里弄中一眼也認不出是個外來客,就堂而皇之地徜徉其中,一窺小市民的生活片段。從小在台灣眷村長大的我,對眼前的情景並不陌生。也算是借景懷舊一番—直到瞧見一間像是公廁的屋子,貼著乾乾淨淨的瓷磚。正走近想要方便一番,招牌寫著“倒糞站”三字。沒有門,裡邊有三個很深的水槽。有一位婦人正在操作,她身後不遠處還擺放著幾只便桶都蓋得嚴實,較遠處有其他幾位婦人站著。我猜大概是在用傢伙排隊。可見這三個水槽是供一個人使用。我不好意思走近看個究竟,但可以猜想大概是傾倒,粗洗,清洗三個步驟,各用一個水槽。整個環境滿乾淨的,就像是其他公有的衛生設施一樣。說實在的也沒有什麼氣味,比起一般公廁還好一些。大概這個倒糞站本身是有化糞池的。抬頭看見就在這片老舊社區的四周,都已經改建成現代的高樓住宅,想必這一片在不久的將來也要改建。就不知道裡面住的人家,會是就地升級,還是逐水草而居,遷到另一個還在用倒糞站的地方。

我算是非常幸運,從有記憶以來,沒有過過一天沒有抽水馬桶的日子。沒有抽水馬桶的生活是什麼光景?我只能憑想象。我想大概沒有人願意回到那種日子。眼前這套系統,還只算是半現代化的。要是這倒糞站得由耙糞的推個車子來載走,那氣味,可就沒處躲了。再細想,典型的在家晚上靠便桶,白天方便跑公廁(茅房),每天掏糞車來光顧半個鐘頭的日子,是什麼光景?如果再加上人口密集,空間狹小,又會是如何?恐怕在許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一個屋簷下的人關係就會不一樣。一個家庭大概不會一人用一個糞桶吧?否則倒糞的人豈不累死?你想想,一家人共用一個糞桶,總不會每次都搶第一個開張吧?第二個以後,就要做好心理準備,就當提早幾秒鐘開始熏好了,反正一家人嘛,誰的還不是一樣?要是有便秘得慢慢坐的,就吃大虧了就是。一天下來,就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好不親熱。人家說夫妻是床頭吵,床尾和,同理,共用一個馬桶豈不也是很大的人情?客廳吵,如廁時就氣不起來了。不但家人關係不一樣,這糞桶的處理,也要加倍小心。首先要擺放得宜,不小心踢翻了可慘了。使用時也要非常謹慎。糞桶好像開口都不大,我到現在還很難想象要如何對準,尤其是男士大號時。總之,小孩子通過如廁就磨練了謹慎小心的功夫,豈不是很好的養成訓練?看來物質的不文明倒為精神文明創造了條件。

抽水馬桶,這個物質文明的重要指標,到底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恐怕答案因人而異。如果那天沒有了,會有多可怕?我得承認這恐怕會讓我沮喪好一陣子。從來沒有用過它的人,恐怕會覺得是奢侈品。就如同兩千多年前的巴比倫所建的空中花園,就有類似抽水馬桶的設施,恐怕是尼布甲尼撒章顯奢華的另一個表徵。台灣的第一支少棒隊遠征美國時就有這麼則花束新聞,說孩子們在旅館玩抽水馬桶中不會沉的紙船,這是他們有生一來首次見到這玩藝兒,肯定是奢侈品。神造的世界,在敗壞之前,也沒有抽水馬桶啊!亞當,夏娃在伊甸園如廁是什麼光景?或許糞便令人厭惡也是罪的結果吧!這樣說來,抽水馬桶就是人在敗壞的世界自救的產物,就如同民主政治,資本主義制度等等一樣。這些人類的文明,是神所喜悅的嗎?又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